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 概要
  • 历史
  • 地理
  • 经济

  历城区南依泰山,北靠黄河,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省会济南最大的市辖区,是泉城东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人口90万,辖4个街道12个镇。
  历城素有“齐鲁首邑”之称,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2003年春,境内大辛庄遗址甲骨文的出土以及龙山文化时期黑陶的发现,更加折射出历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城自古多名士:西汉时请缨报国的少年终军,唐开国大将秦琼,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等,他们是历城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历城自然环境优美,溪川名泉众多,济南72处名泉,历城就有11处。南部山区三川锦绣,四季长青,被誉为省城“后花园”。这里有国家4A 级景区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等大型休闲景区;这里还有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四门佛塔、中国最早的军事防御工程——柳埠古齐长城遗址;有盛唐造型雕刻艺术精品龙虎塔、九顶塔,有“齐鲁第一大佛”、千佛崖遗址、子房洞等46处重要文物景点,5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齐烟九点”之首的华山孤峰独秀,景色壮美,为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更是历城风貌的传世之作。城区洪家楼地区,是济南最早吸取西方文明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这里有百年教堂、百年山大,处处荡漾着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
  历城区作为城郊区,历城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两个优势,在济南“东拓、南控、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是省会现代化建设由城区向农村延伸的重要“增长极”。作为省城重要门户,历城处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循环圈内,济青高速、绕城高速、国道309、省道327线和正在建设的青银高速、济莱高速等纵横交错,高标准的水泥柏油公路延伸到每一个村落,胶济铁路穿境而过,济南国际机场坐落区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开放式的交通骨架网络。
  历城是济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区内有济钢集团、将军集团、重汽集团、黄台电厂、济南炼油厂、齐鲁制药厂等200多家驻地规模企业。初步形成了冶金钢铁、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新型建材等6大产业集群。历城农业独具特色,已成为济南的蔬菜、林果、花卉苗木、奶牛基地,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山大路科技市场是全国第三大电子科技市场,盖家沟国际物流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山东汽车城是济南东部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国美、苏宁、大润发、易初莲花、贵和等国内外知名三产企业纷纷抢驻花园路商业金街。
  区内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农科院、科学院中试基地、青干院、商职学院等3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级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也在历城安家。历城目前拥有84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技术开发区。以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济南国际机场为中心,控制面积214.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 29平方公里的济南空港地区,成为历城招商引资新的平台和经济腾飞的重要增长极。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了环境创新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鼓励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围绕企业产前、产中、产后建立完善了三大服务体系。以区政务中心为载体,建立起了“一门受理、一口办结、联合审批”的一站式、一条龙投资审批服务体系。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宏伟目标,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历城区委、区政府抢抓发展机遇,提出了“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坚持“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实施“一带两区”战略,打造四大发展平台:快速启动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的唐冶新区,打造成山水之城、宜居之城、体育健康之城、现代服务业聚集之城;举全区之力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打造成高效益、集约化、节约型生态开发区,建成具有临空经济特色的现代制造业核心聚集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省城后花园”,打造南部生态经济区;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打造洪楼商贸物流中心,提升“花园文化不夜城”,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新历城。

      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而得名。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南部偏东之处,离市中心不远。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济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胜之一。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称舜耕山。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历城的古地名
   山茌县 三国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汉茌县为山茌县,属泰山郡至晋,隋属齐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省山茌县入历城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山茌县,属齐州济南郡。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山茌县为丰齐县。遗址今在济南市中区党家庄镇丰齐(村)。
   丰齐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山茌县为丰齐县,属济南郡,治山茌城。《山东考古录》:“丰齐县,古山茌也。”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省丰齐县入长清县。五代因之。遗址今在市中区党家庄镇丰齐。
   历山县 五代梁朝,曾一度将历城县改为历山县。《续山东考古录,济南府补遗》:旧五代史,商汉筠,齐州历山人。按朱温(梁太祖)之父名城,当时郡县有城字者多改名。后康旋复故……汉筠入仕当梁代,或历城曾改历山。1962年在济南市土建工程中,曾发掘出五代梁人“济南孙公瞻墓”,墓志铭中有“历山县”的记载。
   古镇镇名由来
   盘水镇 北宋设龙山镇。金置盘水镇。《金史》:“历城镇六:盘水……。”元名般水镇。明复置龙山镇。现为章丘市龙山镇。
   中宫镇 曾名终军村,以西汉终军故里得名。金置中宫镇。《金史》:“历城镇六……中宫。”清末名终宫镇。后沿称仲宫镇。今仲宫为仲宫镇政府驻地。
   老僧口镇 唐名老僧渡口,传因一老僧在赵王河撑船摆渡行人,故名。金置老僧口镇。《金史》:“历城镇六……老僧口。”现为唐王镇老僧口(村)。
 
   上洛口镇 金置上泺口镇。《水经注,济水》:“泺水又北流,注入济,谓之泺口也。”《金史》:“历城镇六……上洛口镇。”明为雒镇。清名雒口镇。后沿为泺。为别于北泺口,又名南泺口。现属天桥区北园镇洛口(村)。
   王舍人镇 唐名王舍人店。金置王舍人镇。《金史》:“历城镇六……王舍人。”建国前后皆为历城县政府驻地。现为王舍人镇驻地。
   遥墙镇 原名高固君。唐名遥墙。金置遥墙镇。《金史》:“历城镇六……遥墙。”现为遥墙镇政府驻地。
   柳埠镇 曾名柳埠店,俗称柳埠街。《中国地名大辞典》:“[柳埠镇]在山东历城县南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为县巨镇。”现为柳埠镇政府驻地。
   堰头镇 曾名堰头铺、堰头庄,亦名堰镇。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堰镇:城东北十八里,居民稠密,为北州、县必由之路。有巡简司。”《读史方舆纪要》:“堰头镇:府东北二十里,亦曰下泺堰,亦曰洛口,即泺水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因曰堰头。”现为华山镇堰头(村)。
   1964年,历城西郊田家庄发现的远古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位于田家庄村南,玉符河畔,属北辛文化)表明:距今约6500年至7400年之间,这里已有先民繁居。
   西周时,属谭国。春秋庄公十年属齐国,称泺邑。
   战国时,称历下邑。
   秦统一中国后,属济北郡。
   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始设历城县,属青州济南郡。
   东汉初属青州济南郡,后属济南国。
   三国时,属魏国青州安平郡,又属青州济南国。
   西晋时,属青州济南郡。永嘉之后,济南郡治所从东平陵迁历城。
   十六国后燕时,属齐州济南郡。
   刘宋时,属青州济南郡。
   北魏高齐时,属齐州济南郡。
   隋代属齐州、齐郡。开皇三年(583年)济南罢郡为州,称齐州。大业二年(606年)改称齐郡。山茌县(今丰齐?为十道。历城先后属河南道临淄郡、济南郡、齐州。
   五代梁国时,因避朱温之父的名讳,历城曾一度改为历山县。至后唐复为历城县,属济南道齐州。
   晋、汉、周时,仍属河南道齐州。
   北宋时,属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府。
   金代属山东东路济南府。
   元代属中书省直辖的济南路总管府。
   明朝属山东省济南府。洪武元年(1368年)设山东行中书省。九年,一度废除中书省,改各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
   历城从明朝开始成为山东省政治中心。
   清朝仍属山东省济南府。
   民国初沿用清制。民国2年(1913年)历城属山东省岱北道。民国3年岱北道改济南道。民国16年废道制,历城隶属山东省。1929年7月1日成立济南市。历城治所于1937年11月迁至王舍人庄,历城仍属山东省。民国27年(1938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全省为17个行政督察区。历城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全省设6个政府办事处。历城属鲁中办事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4年5月成立泰历县。1944年9月成立历城县。1945年8月成立章历县,均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鲁中行政区泰山专署区。泰历县和章历县分别于1946年和1953年撤销。1948年9月22日历城县全境解放,属泰安专区。
   1987年4月11日,撤销济南市郊区、历城县,设立济南市历城区,以原历城县的行政区域和原郊区的洪家楼镇、华山镇、王舍人镇为历城区的行政区域。将原郊区的北国镇划归天桥区管辖,七贤镇划归市中区管辖,段店镇、吴家堡镇划归槐荫区管辖,姚家镇划归历下区管辖。
   1989年12月,齐河县的靳家、大王两个乡和桑梓店镇划归历城区。全区共辖16个镇、4个乡,面积为1694.25平方千米。
   1995年3月2日,撤销济南市历城区大王乡,设立大桥镇。2000年1月4日,济南市历城区党家庄镇、十六里河镇划归市中区管辖,历城区桑梓店镇、大桥镇和靳家乡划归天桥区管辖(鲁政字[2000]2号)。2000年全区辖15个乡镇、1个大正小区,667个行政村,面积1298.57平方千米。

     全区土地总面积17106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和的21.4%,其中,耕地62027公顷,占总面积36.3%;林地21432公顷,占总面积12.5%;居民及工矿用地19833公顷,占总面积的11.6%;交通用地4093公顷,占总面积的2.4%;水域8618公顷,占总面积的5%;未利用土地44431公顷,占总面积的26%。
   水资源
   全区水资源4.44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234亿立方米,地下水3.0191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玉符河流域及黄河两岸低洼地区,而占土地总面积40%的中部丘陵及山前平原地区,占总量的67.96%,其中第四潜水1.0229亿立方米,占23.03%,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平原地区;岩溶地区地下水1.9962亿立方米,占总量44.93%。但由于岩溶水多集体中于山前和济南市附近开采,而中部丘陵区为岩溶水的入渗和经流区,可利用资源量少,属严重缺水区。
   矿产?、白云岩等,其中济南青、柳埠红花岗石储量为4亿多立方米,铁储量400多万吨,煤储量2923万吨。遥墙镇地热和仲宫矿泉水已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靳家乡天然气具有开采价值。
    物产资源
    区内物产资源丰富,粮、油、棉、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产品种类齐全。泰山小白梨、红玉杏、黄河鲤鱼、玉龙雪桃、大货山楂、板栗、核桃名扬四海。
    生物资源
    主要树种有12种20余种。有柏、松、槐、杨、柳、榆、桐、椿等,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柿子、山楂、杏、枣、核桃、花椒、葡萄等12个属、36个种、151个栽培类型。草种有黄白草、白羊带、胡枝子、野豆、马唐等150余种。药用植物有远志、柴胡、枣红、柏籽仁、何首乌、薄荷等60科、200多种。野生动物,鸟类主要有杜鹃、猫头鹰、麻雀、喜鹊、乌鸦、鸽子、啄木鸟、燕子、黄雀、老鹰等。兽类有兔、黄鼠狼、狐狸、刺猬、獾、狼等。鱼类有6个目13个科44种,有草鱼、泥鳅、鲶、黄鳝等。蛇及两栖类有蛇、蛙、蟾蜍、壁虎、蝎子、土鳖、麻蜥等。
 
 

       历城区内工业基础雄厚,是济南市的主要工业基地。同时,历城又是山东智力最密集的科技城, 辖区内驻有山东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科学院等众多的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是历城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有力依托和基础。
    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41亿元。限额以上企业 262个,从业人员 7.22万人,增加值 228.3亿元,销售收入 622.92亿元,实现利税 78.55亿元,利润 37.44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339.93% ,资产保值增值率120.93%,资产贡献率18.99%,增加值率31.44%,产品销售率99.01%,成本费用利润率6.59%,全员劳动生产率354713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2.47次。
   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亿元,其中非农经济总收入7.88亿元。农业增加值18.3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12.23亿元、1.07亿元、4.73亿元、0.23亿元。耕地面积3.26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9.14万千瓦。农田水利完成投资额9220万元,实现工程量1761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7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30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3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5.44万吨,平均公顷产量5.4吨。猪、牛、羊年出栏数分别为51.2万头、3.29万头、19.32万只。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为5.75万吨、6.66万吨、8.51万吨、0.5万吨。